方志远哪个配资平台靠谱
《何处不归鸿:苏轼传》方志远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北宋绍圣元年(1094年)十月,经过半年时间的长途跋涉,苏轼终于到了惠州。
一路上,苏轼有过极度的悲伤和失望,他在寄给定州同僚的诗中表示了这种感慨:
人事千头及万头,得时何喜失时忧。
只知紫绶三公贵,不觉黄粱一梦游。
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,使他很快从伤感中振作起来。况且,这一次贬谪虽然比二十年前去黄州更加险恶,精神上却觉得更有寄托。吕大防、范祖禹、刘安世等三十多位元祐大臣都和苏轼向同一个方向流放。他们所承受的不仅仅是个人和家族的耻辱,还是国家的耻辱。
在所有人当中,范纯仁本来可以是唯一的幸存者,父亲范仲淹的名声和他自己的为人,使哲宗乃至元丰党人也对他刮目相看。但他不愿独自推脱责任,既然元祐大臣都要遭受劫难,那就有难同当吧! 在苏轼看来,如今能够和他们一道为国家的灾难承受责任,这苦涩之中竟生出几分豪气。心境既好,这乘舟流放,直下岭南就成另一番滋味了。一路之上,到处有动人的景色,有值得纪念的事情。
展开剩余72%船到当涂,阻风而不前,苏轼便干脆靠岸小憩:
此生归路愈茫然,无数青山水拍天。
犹有小船来卖饼,喜闻墟落在山前。
到湖口又是一番情致:我梦扁舟浮震泽,雪浪摇空千顷白。觉来满眼是庐山,倚天无数开青壁。
进了鄱阳湖,驶入赣江,苏轼觉得如归故土:
江西山水真吾邦,白沙翠竹石底江。
到吉州了,这是先师欧阳修的故里。过虔州了,先父苏洵曾在这里凭吊白居易。翻过大庾岭,穿过梅关,便到广东地界了。
世事已不可挽回,仕途如龙潭虎穴,何必再去管那凡世间的庶事,这罗浮山不正是修身养性、练气运功的绝好所在吗?看来,一旦将功名利禄视作粪土,何处不是世外桃源。
朝廷中的奸诈小人,你们不是想让我苏轼在岭南受苦吗?我却照样过得快活:
罗浮山下四时春,卢橘杨梅次第新。
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
其实,以苏轼的人品,以苏轼的文采,罢不罢官又有何要紧,他到哪里,哪里就要卷起一股苏旋风。
南雄、广州、循州、梅州太守听说苏轼到了惠州,都是喜出望外,或派人送酒赠物,或径往惠州看望。至于有地主之责的惠州太守詹范和博罗知县林抃,更视苏轼为上宾。广东道士吴复古、苏州僧人卓契顺竟然自告奋勇,当起了信使,替苏轼向弟弟苏辙、儿子苏迈传递信息。常州钱世雄、杭州僧人参寥、黄州老友陈懂、金山诗僧佛印,以及因受苏轼牵连而被流放却毫无怨言的“苏门学士”黄庭坚、秦观、张耒、晁补之等,也时时致书问候。历来冷清的惠州城,因为住了个苏轼而变得热闹起来了。
苏轼一生性喜喝酒,仅在惠州,他就至少发现了两种好酒。他告诉陆道士,一种酒是用蜜柑酿成,喝了之后使人飘飘欲仙,有飞天涉水之感,常喝更可强身健体、却病延年。另一种用桂花酿成,酒色盎然,酒香醉人,简直怀疑非人间之物。
其实,苏轼喜酒却不善喝酒,自称喝一整天酒也不过四五合(两),一喝便醉,一醉便飘飘欲仙,便精神振奋,诗情画意也就涌上心头。
好友王定国来到惠州,让自己带来的歌妓劝苏轼喝酒。歌妓是京城人,复姓宇文,艺名柔奴,长得眉目清丽,天生一副好嗓子。
苏轼本来已有八分醉意,见柔奴说是京城人氏,不由勾起一阵凄楚。他举着酒杯问柔奴:“世居京师,来这岭南,可曾思归?”柔奴盈盈一笑:“此心安处,便是吾乡。”苏轼闻言,如遇知音,大醉而归。
他向客人吹嘘的蜜柑酒、桂花酒,也并不是什么上好佳酿,纯粹是心境所致。就像他一生四处飘游,总说所到之处尽是佳境,而且入诗入文,令人神往。等到人们身临其境,觉得不过如此。没有苏轼的意境,便感受不到苏轼的笔下山水。苏轼用来招待客人的蜜柑酒、桂花酒,自我感觉良好,客人则未必中意,只是能和东坡居士一道喝酒,哪会计较酒的优劣。
苏轼在惠州,大抵是做三件事:喝酒、悟道、爬山。这是他在黄州时开始养成的习惯,一日不饮酒则病,一日不悟道则病,一日不爬山则病。但是,一旦能为百姓办事,三者皆置于脑后,百病不入。
有人对苏轼在惠州时策划的公益事业作了统计,大者不下十次。博罗县大火,苏轼一面积极组织救灾,一面说服广东提点刑狱程正辅上书朝廷,为正在休假的县令林抃解脱干系。惠州驻军缺乏营房,散居市井,骚扰百姓,苏轼帮助当地官员筹措资金,盖起营房三百间,使军民相安。广州居民饮水困难,苏轼致书广州太守王古,建议以竹竿引蒲涧水入城,解决了广州饮水的问题。惠州北临东江,西有丰湖,本有长桥,因年久失修而毁坏,苏轼建议集资重修,并捐出了自己的犀带。两桥修复后,万民庆贺,三日不散。
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人,不管处于何种地位,总是要为社会作出贡献的。
(作者为江西师范大学教授、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哪个配资平台靠谱,中国明史学会首席顾问)
发布于:北京市